经济评论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美中如何达成“大交易”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格德斯坦:工业化国家与大 型新兴经济体应当追求双赢的“大交易”。但 是,如一方拖后腿,这场交易就会沦落为双输的 贸易战。
2006年4月26日

多哈回合若失败后果堪忧

欧洲企业家圆桌会议奥利拉、萨瑟兰:对中国而 言,它在崛起过程中必须遵守世贸规则。若多 哈回合谈判失败损害了世贸规则的威信,我们就 会有麻烦。
2006年4月25日

亚洲金融中心梦该怎么做?

首席亚洲事务评论员容凯尔:亚洲各国需要现代 金融市场,但不应该是为了提高国家声望,而应 该着眼于用高效率金融市场来改善经济表现。
2006年4月24日

中国医生也是医改受害者?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魏城:中国医改失败,显然并 不全是医生的错。如果能够找到一种机制,保证 医生们的“体面”收入和“体面”生活,他们便 不会像现在这样,“不体面”地乘人之危,盘剥 患者。
2006年4月24日

美中贸易需要双边框架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傅强恩:美中两国不久 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需要建立更 好的双边机制,以解决日趋复杂、广泛的贸易争 端。
2006年4月21日

宏大的浪费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陈大阳:中国可能已经成为全 球最大的建筑浪费国。中国建国以来建造的许多 住宅远远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被拆除,平均使 用寿命不足30年。
2006年4月20日

华盛顿应该与北京“好好谈”

FT华盛顿评论员卢斯:就减少全球失衡而言,美 中有着强大的共同利益。说服中国合作,而不是 对抗,符合美国的利益。
2006年4月19日

美中互动无须“零和”

美国贸易紧急委员会麦格劳:某些人把中国的经 济崛起看成“零和游戏”,认为中国之得就是美 国之失。中美需要合作,一起证明这些人错 了。
2006年4月18日

胡锦涛访美谈什么?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本周访美。对美中两国来说,此次访问的挑战,都在于继续定义中国作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的含义。
2006年4月18日

老穆是块儿“活化石”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魏城:老穆是我中小学时的同 学,他一直在追赶时代潮流,从未落伍。他的人 生际遇,就像“化石”一样,存储记录了近四十 年来中国社会变迁和价值观波动的信息。
2006年4月17日

外来移民VS本土工人

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随着世界 贸易的开放,高收入国家的非技术工人必然形成 一个下层阶级。无论是控制移民还是补贴本土工 人,都要记住这一背景。
2006年4月14日

我对布什讲讲“公平贸易”

中国读者Xinjiang Liu:19世纪时,西方列强把鸦片这种毒品贩卖到中国,当中国政府禁止贩毒时,他们就发动鸦片战争,被打败的中国还要赔偿几亿两白银战争赔款,这难道是“公平贸易”吗?
2006年4月12日

亚洲不能对外资说“不”

首席亚洲事务评论员容凯尔:东亚本身充斥着资金,但这些国家迫切需要管理诀窍、国际经验和先进技术。这是外资对亚洲重要的真正原因。
2006年4月12日

高教改革:既不公平也无效率

中国广州读者麦辰:高等院校非纯公共品性质, 要控制进入,控制的方式就成了高教是否公平的 关键。现在问题是高教改革后,公平和效率全失 败,起不到促进社会公平,反而加大差距,又培 养不出人才。
2006年4月11日

65岁退休制度应“退休”

英国石油CEO布朗勋爵:有些人希望提早退休, 而其他人希望在退休年龄后继续工作。这都没什 么不好。关键是灵活性。僵硬的固定退休年龄已 经过时。
2006年4月11日

中国:一个国家,两个经济体?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佛罗里达:在中国,迅速 发展的大都市与内陆农村地区形成强烈反差。中 国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关心数亿农民的 利益。
2006年4月11日

解救台湾“卡奴”之道

在台湾,允许暂缓偿付信用卡利息的做法昨日终 止,这将促使“卡奴”们与银行协商如何还款。 这表明,在台湾消费者信贷危机问题上,理性思 维正逐渐成为主流。
2006年4月11日

中国人的智商全球最高?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魏城:一位英国学者最近列出 了全球各国、各大种族的“智商排行榜”,并把 智商与国力挂上了钩。我电话采访了这位学者, 试图探究中国经济发展与国民智力的关系。
(本栏目每周一推出)
2006年4月10日

中日关系解冻的契机

中日贸易对双方都有利,但两国政治关系已进入 死 角。今年9月,小泉将卸任首相一职。中日应利 用这一契机打破政治僵局。
2006年4月10日

我看“幸福是否可以比较”之争

中国北京读者余志刚:其实不必假借幸福与否来 讨论是否分配的问题,应该加强法律的建设,通 过法律的手段来检测人们金钱的合法性即可。
2006年4月7日

拉美:中国能否在美国后院起舞

BBC亚洲事务专家霍克斯利:中国正将自己作为 脱贫典范“推销”给拉美,并在当地产生共鸣。 但问题是,美国对此将作何反应?
2006年4月7日

危险的美国“核思维”

俄罗斯联邦前总理盖达尔:美国学者最近称,美 国有能力对俄罗斯和中国实施全面核打击,而无 需担心遭受核反击。这种论调对全球安全没有帮 助。
2006年4月6日

中国并未“偷走美国职位”

首席亚洲事务评论员容凯尔:美国有一种看法认 为,中国不公平竞争正扼杀美国制造业。这种看 法十分错误。美国依然是全球头号制造大国。
2006年4月5日

中国能源价格政策的逻辑

中国成品油价格上调后,为补贴粮农、渔民和公 交公司,北京对国产原油开征暴利 税,而且起征点很低。这表明,北京将社会稳定 置于股东回报之上。
2006年4月5日

加州地震百年祭

专栏作家加普:1906年4月,美国加州地震造成 3000人死亡,2.8万幢建筑被毁。100年后,加州 仍只有13%居民投保地震险。这说明什么?
2006年4月4日

怀揣几本护照的人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魏城:不知始于何时,这个 星球上怀揣两本甚至多本护照的人多了起来, 上世纪末开始,中国人也加入这一行列。同 时,要求中国承认双重国籍的声音,也里外呼 应起来。
(本栏目每周一推出)
2006年4月3日

博客简史:从草根到精英

中国北京读者陈卓宇:从大众博客,到名人博 客,到老板博客,再到“两会”博客,博客完成 了从草根到精英的转变。
2006年3月30日

与周其仁先生商榷

中国桂林读者阮征: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尚且为农 民提供了“朝为田舍郎、夕登天子堂”的可能, 如今大学扩招的意义又在哪儿?一个社会,不能 给靠自身勤奋和努力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人一个 机会,其下场也就可以看得见了。
2006年3月29日

假如穆桂英真的挂帅……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魏城:曾让世人羡慕的中国妇 女地位,近些年来却有所回落,但仍有许多中国 男子认为女性地位过高了。有人说,中国男人可 以欣赏舞台上的穆桂英挂帅,但无法接受现实生 活中的女老板、女上司。
(本栏目每周一推 出)
2006年3月27日

中国改革怎么了?

■读者李敏斌:与其说中国改革已陷入四面楚歌 之境或走回头路,不如说改革正处于十字路 口。
2006年3月23日

“该改的不改,不该改的瞎改”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魏城:有人抱怨,中国一些重 要的改革措施迟迟不能出台,但医疗、教育等公 益领域却匆忙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不过,中 国最近举行的一场关于医改的讨论,却传出了某 些意义不凡的信息。
(本栏目每周一推出)
2006年3月20日
|‹上一页‹‹33533633733833934034134234334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