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第一次回家乡山西大同过年。几年的时间,几天的感受,大同一改长期以来留给我的封闭保守落后的中西部二三线城市的印象,带给我太多的惊喜和意外。
历史上大同是中国的煤都,黑漆漆的煤炭几乎成了大同唯一的名片。在格外重视环保的当下,与煤炭联系在一起的烟熊火燎、浓烟滚滚、遮天蔽日的场景自然让人望而却步,尽管云冈的石窟和浑源的恒山过去和现在一样期待游人的光顾。
如今的大同,能源重化工基地似乎已经成为大同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美好瞬间,大同人民正在全力打造一座新型的旅游城市。从除夕到初二春节短短的几天,大同留给我新的印象是三“火”。而这些“火”与能发光发热的煤炭之火全然没有关系。
第一“火”是“景点火”。
除了城墙灯展和开城礼表演等已经出圈的项目,今年让我尤为叹为观止的是 “在代王府过大年”的创意。代王府是完全根据历史只言片语的记载重新设计规划的现代景点。在当初做设计和规划时,相信力主这一项目上马的前任市长耿彦波遭受了不少的阻力和非议。今天看来,作为一座旅游城市,既然有了城墙和各种庙宇亭台楼阁,怎么可以没有一座集各种中华礼仪展示为一体,即使在西方社会代表第一公民的王府呢?
大年初二下午当我们全家进入代王府时已经下午4点。从4:00到9:00游园结束在长达5个小时的时间里,除了中间喝了一杯奶茶稍事休息,我们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在各种院落中穿梭,观看各种演出。这些演出既有王府选秀的妩媚,又有武士操练的雄浑,更有舞龙戏狮的流畅。
尤其令人震撼的是打铁花的表演。在禁放烟花爆竹的今天,打铁花带来的夜空中的绚丽和耀眼成为一种极好的替代。几十个人同时舞动装满发出火焰装置的场面在雄浑的音乐下仿佛回到了那刀耕火种的远古,而平时在银幕上才能看到的魔术喷火让我们感受到人类驾驭自然的极致。长达30分钟的各种有关火的表演相信使看完演出的观众对“火”的文化有了全新的了解。它带来的不仅是夜空的绚烂,而且是人类文明的宣示。
而这些演出只是为从晚上8:00开始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国内首部沉浸式实景演出“天下大同”预热。这部实景演出围绕番邦来朝、代王遇袭以及天子朝见等情景展开,引导观众跟随朝贡的番邦使节,从进入代王府开始,一路从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到承运殿渐入佳境。每场表演在现代声光电的完美烘托下都显得恢弘大气,气势磅礴。
印象深刻的是,为了抢占观看演出的有利位置,很多观众在上一场表演还没有结束,就一路小跑前往下一个场景。一时间狼奔豕突,潮水涌动。我们全家也乐此不彼地加入了这一行列。这让我在恍惚间有一种重新回到当年在美国洛杉矶环球影城观看各种show的感觉。
9点多表演结束后,每位观众带着心满意足的神情,热烈地谈论着各自内心触动最深的场面恋恋不舍地离开代王府。像很多在代王府“过完大年”的观众一样,我也在我的内心发自肺腑地期待下一次有机会再到代王府“做客“。
而在代王府过大年只是大同为全国各地游客准备的丰盛的“年夜饭”中最为精美的菜肴之一。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无缘细细品尝开城礼、灯展、冰雕和民俗表演等据说同样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完的其他美味佳肴。这些都将成为未来我思乡情愫中的一屡挥之不去的念想。
第二“火”是“饭店火”。
回乡走亲访友,自然需要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然而初二中午全家聚餐的饭店,两位在大同工作生活的姐姐虽绞尽脑汁,却束手无策。好一点的饭店早已在年前全部订满。她们不得不出此“下策”:等上一波客人离开后,选择带领全家人第二波用餐。遗憾的是,和她们具有同样想法的人大有人在。到了中午1:30,在老太太家附件不远的一家仅能算中档的饭店居然只轮到第8号,而我们的排队则是42号。眼看团圆饭吃饭无望,我们不得不临时选择一家规模很小的饭店应急。
当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时,面对对可口的美味佳肴,我们不再细嚼慢咽地认真品味,取而代之的是大朵快颐、狼吞虎咽。这不仅是由于长时间等候的饥肠辘辘,还由于对来之不易的“午餐”的倍感珍惜。
这其实只是我们春节期间在大同用餐状况的一个缩影。由于春节一些饭店打烊,进一步增加了饭店用餐的紧张程度。为了吃到一家味道好极的内蒙古风味烧麦,我们不得不一度长途打车,仅仅是为了吃一个早餐。
第三“火”是“人气火”。
春节期间的大同古城放眼全都是人。不仅是邀请游客来“过大年”的代王府这些景点和解决民以食为天问题的餐馆饭店,整个大同的古城城内和周边车水马龙,人头攒动。
就拿看完代王府演出的那晚来说。从代王府出来已经晚上9:30,一个边塞古城全然没有进入梦乡之意,似乎夜生活才刚刚开始。经过在代王府来回奔走达5个小时之久饥寒难耐的我们却根本打不到车,一路走一路打,快到家门口才终于打到一辆车。
进入古城的车辆进行交通管制,车辆排着长长的队伍。据说大同的交警对外地车辆较为友好,大同本地的车牌一律劝返。在漫长的返家的路上,我们看到停放在市区停车场的各种京津冀蒙等外地车牌间接证明了这一点。
而初二下午之所以选择前往代王府,既有以往未了的心愿,也有随遇而安的抉择。我们最初的目的地是城墙的灯展和夕阳下城墙上的漫步。但由于进入城门的车辆游客太多,我们经过长时间的等待不得不在东城门附件下车,随着漫漫人流入城。而东城门只是城墙的出口,如果我们要登上城墙,还需要步行1.5公里,走到南门附近。不得已我们选择了相对比较近的代王府,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大同古城的主要街道被各种彩灯彩带装饰,美轮美奂,既有各种景点以及附近秧歌高跷民俗的表演,又有年味十足的春节大集,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入夜时分,华灯初放,各种灯光和装饰彩灯把大同古城装扮的琼楼玉宇,仿佛天上宫阙。难怪有人说,这里白天是大同,晚上则回到1700年前北魏的都城平城。即使不在景点,走在街头都是一种享受。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你会忘记此时身处塞外寒冬中的大同,而是仿佛置身于一座精致绝伦的江南小镇。
徜徉在大同的喧嚣拥挤街头,我看到了大同这座城市的韧性,看到了支撑一座城市背后大同老百姓的韧性。这里既有像耿彦波这样的官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大同的理想,也有大同普通老百姓在平淡生活中对幸福安乐的追求。这在今天显得难能可贵。
其实,如果让每个城市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把景点、饭店、出租车等个体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城市面貌自然水到渠成;而每个城市都能像大同一样做到“天下大同”,中国繁荣富强的梦想自然就能实现。天下之所以能“大同”,恰恰是由于同样的年夜饭在类似大同这样的每一个城市能做到因地制宜的“大不同”。
作为经济学者,这时我想起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揭示的市场经济的真谛。那就是让每个个体做自己最擅长的事,通过市场的交换,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以一己之力汇成洪流,不断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此时营造祥和春节气氛的大同以自己与其他城市的“大不同”,在努力践行亚当斯密的理念。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像大同一样在努力做着“大不同”的事时,也许“天下大同”的千年梦想就真得可以实现了。从每一个大同的“大不同”到“天下大同”,大同这座古老的城市用自己的行动很好地诠释了200多年前一位英国经济学家提出的,影响至今,成为今天奉行市场经济国家圭臬的经济思想。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责任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