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战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网络战

俄罗斯黑客通过波兰大使馆电子邮件攻击西方驻乌外交使团

第一份电子邮件卖车广告是真实的。第二封则被黑客劫持,降低了开价,并植入恶意软件。
2023年7月15日

网络武器制造商谋划争取美国支持

以色列间谍软件制造商Paragon和NSO截然不同的命运,凸显美国的支持在这个120亿美元的行业多么至关重要。
2023年5月29日

如果你无法阻止无孔不入的网络攻击,接下来该怎么办?

企业一直在加强网络防御,但黑客只需找到一个小失误,或一个不被注意的漏洞,就能进入他们的系统。然后呢?
2022年6月1日

FT社评:乌克兰召集“网络民兵”潜藏风险

乌克兰召集的黑客军团进行的网络防务活动大多值得赞扬,但当这些黑客活动开始攻击俄罗斯民用基础设施时,不得不令人产生担忧。
2022年3月10日

以色列间谍软件公司NSO拟出售给前美军人员运营的企业

制造网络武器“飞马”、上了美国黑名单的以色列NSO集团,正寻求以约3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前美军人员经营的Integrity Partners。
2022年1月27日

网络战公司Candiru向政府提供打击异见人士的间谍软件

研究表明,这家以色列公司将微软和谷歌产品的漏洞武器化,帮助多国政府对全球100多名记者、活动人士及政治异见人士实施黑客攻击。
2021年7月16日

最新研究:中国网络实力落后美国至少10年

国际战略研究所报告显示,中国网络实力被“夸大”,薄弱的网络安全和情报分析拖累其网络实力。
2021年6月28日

英美调查:俄罗斯借壳伊朗黑客发动网络攻击

英美情报机构联合调查显示,与俄罗斯情报部门有牵扯的Turla小组利用伊朗OilRig小组的工具对35个国家发起攻击。
2019年10月22日

台湾地方选举的网络信息战

罗世宏:新型“网络信息战”已是这次台湾选举过程中不容回避的挑战,台湾必须尽快通过立法或政策手段因应,而非到选前再高喊“狼来了”。
2018年11月30日

可怕的网络战混沌地带

桑希尔:我们可能会误打误撞投入一场网络世界大战。除非能够界定网络空间战争的形态,否则我们不会明白这类战争要怎么打。
2018年7月2日

美国为何正式宣布网络战?

FT国际事务编辑哈拉夫:美国国防部长下令网战司令部打击ISIS,标志着美国挑选了一个容易的目标首次公开网络战。美国的行动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威慑。
2016年4月21日

美国网络防御战效率堪忧

FT专栏作家邰蒂:面对频繁的网络攻击威胁,美国众多机构和部门虽然奋然迎战,但彼此的协作效率却颇低。也许只有一场足够严重的危机,才能让官僚们真正联合起来。
2015年7月14日

北约欲反击俄罗斯网络信息战

乌克兰危机期间俄在网络上发起的宣传和攻击令北约深受震动,9月峰会将商量“清晰对策”
2014年7月14日

中美网络安全拉锯战

奥巴马政府正利用刑事诉讼的方式,提高中国的黑客活动成本。有观点认为,美国此举可能弄巧成拙:既激怒了中国,又不能提供令其改变的动力。
2014年6月5日

中国官方媒体声讨美国科技公司

指称美国科技公司对中国安全和互联网完整性构成威胁。这显示中美之间围绕网络间谍活动的口水战已经逐渐扩大。
2014年6月5日

美国失去网络道德制高点

FT专栏作家皮林:斯诺登彻底改写了美中网络间谍问题的辩论形势。美国一些最强大的科技公司被曝经常被迫听命于政府,这让美国此前对中国企业的指责显得虚伪。
2013年6月22日

美国权衡是否就黑客行为起诉外国官员

但因自己的“监控门”丑闻爆出,此举可能会使美国在外交上陷入尴尬
2013年6月20日

美国政府试图规避宪法

哈佛法学院教授本科勒:美国“信息监控门”显示,美国政府利用了法律保护体系中的一个漏洞。我们需要开展一场透明的辩论,以帮助美国情报搜集计划的全球无辜受害者。
2013年6月19日

苹果公布美国政府数据索取细节

称最常见的请求来自警方,因为他们在调查犯罪、寻找失踪儿童等
2013年6月18日

就斯诺登案中国首次打破沉默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要求美国解释斯诺登曝光的互联网监视活动
2013年6月18日

FT社评:中国不该幸灾乐祸

即便斯诺登最终被引渡回国,他也将受到美国宪法的保护,而美国宪法在保障言论自由方面着墨甚多。在这一点上,中国没有资格对斯诺登事件幸灾乐祸。
2013年6月18日

从曼宁泄密案看“叛国”

《旗帜周刊》高级编辑考德威尔:美国既是一个民主共和国,又要承担帝国的责任,士兵曼宁向维基解密网站的泄密案凸显出这种双重身份的冲突。
2013年6月17日

不能让大数据变成“老大哥”

FT专栏作家加普:美国国家安全局和那些大数据公司将自己的数据库和计算能力用于不同的用途。我们都不知道大数据技术意味着什么,因为大数据时代才刚刚开始。
2013年6月17日

个人与政府谁能胜出?

欧亚集团总裁布雷默:斯诺登“泄密”事件表明,在开放社会中,对政府监控活动保密也很困难。赋予个人更大权力的通讯革命,正在与旨在保护国家的数据革命赛跑,谁胜谁负,短期内难以确定。
2013年6月17日
123››下一页